返回放过  十叁元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想,也算她识时务,否则这宫中可难有她立锥之地。至于要不要将她赶走,太后不置可否,只问:“那女人是怎么得罪皇帝了?”

段胜答:“小人近来难得在御前侍奉,也不清楚个中情状。”他愣了一下,忽然在地上磕了几个头,补充道,“常和总是包揽皇帝身边差事,不让小人近旁伺候,小人也没有办法得知细节。小人该死,没有尽到规劝君王的责任,叫太后失望。”

太后冷哼一声:“这个常和,真是不识抬举!”外头突然传来一片问安行礼的声响,轰然地席卷到这间宫室之中。段胜回头一瞧,冷汗直流——是皇帝亲自来太后宫里问安。

皇帝见到太后,即刻屈膝跪拜:“儿子问母后安。愿母后万福。”

他语声里含一丝惆怅,面上怏怏不乐,倒显得有些憔悴。

太后见了这情状,不禁感到好笑。皇帝对这种儿女情长的事一向不算开窍,当年孝文太后要嫁侄孙女给他,后来议立冯氏为中宫,他都不曾过问太多,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样子,只一意流连猎场林苑,和一帮少壮军官侍从打得火热。

如今因着一个女道士,不过幸了几次,竟睡出感情来了,做此儿女悲态,幼稚得叫太后不知说什么好。

皇帝到底是年轻,太后深谙男人的劣性,先帝从前有个美人死了,不也是哭得要死要活的,转头又笙歌起舞、燕饮快活,和其他女人搞到一块去了。

想到这里,她哭笑不得地说:“哀家很好。只是送走那道姑的事情,哀家是有一点顾虑。你身边尽是些卑贱侍从和莽人武夫,从前险为佞人迷惑,危害国家。哀家看,还是要有人在你身边规劝。”

皇帝似乎预料到太后会这么说,径直答道:

“有太后时时训斥归正,朕已比从前明白得多,何需他人置喙。朕想,从前母后设立过经筵,讲读黄帝、老子,朕听了受益良多。近日为儒生所惑,竟荒废了。何不延请名家,重开经筵,为朕讲学呢?”

他顿了顿,叹口气道:“儿子经历了许多,倒有些怀念童子垂髫时的事情来。那时候有阿娘庇护,侍读膝下,无忧无虑,何其乐也。”

太后听了这话,心中一热,也不禁想起从前来。皇帝是她亲自鞠养抚育,那时候她还只是个品级低下的美人,许多事情都是她亲手来做,连奴婢也放心不下。皇帝幼时多么依赖她,学了几首诗,就赶紧跑到她面前朗声背诵,非要她称赞不可。她那时携着这个儿子,四处逢迎拜会,连孝文太后也喜欢他,连声称赞皇帝生得好,个性又有高祖之风,经常召他到跟前侍奉指教。

她就这么看着这个儿子成长出落得聪慧明达、风神秀立于众皇子间,叫旁侧的妃嫔气得咬碎银牙,眼看她们娘俩一路扶摇直上。这其中多少殚心竭虑,连皇帝恐怕也未必全都清楚。可是儿子渐渐长大,当了皇太子、皇帝,好像就忽然变成陌生人,不认识她这个亲娘了,受了旁人的挑拨,竟然要和她隔阂开来,不许她参议朝政。她心里的怨恨岂是数言所能形容。

如今,皇帝到底受了些苦楚,临了想起他们之间的母子亲情来。要说起来,她又何必一定要为难皇帝呢。她要皇帝施行的主张再清楚不过,继承先皇的遗志,垂拱而治即是。她也梦想当一个和和乐乐的老妇人,和皇帝母慈子孝,为天下范。

想着,太后流露出一丝由衷的笑容:“你能这样想,再好不过。阿娘也为皇帝你高兴。”

宫里重开经筵,向天下延请黄老之术的名师大士。紫极洞开,金阙启扉,礼崇备物,乐奏锵金。又值宫里正要送一位宗室女和亲,已封了公主,为其准备聘礼,绣制嫁衣,随行金银珠宝、丝绸玉器,丰厚至极。再有侍女、医者、仪官、戍卫等,皆需宫中训导培养,以护卫公主周全。一时间竟然热闹起来。

到和亲公主出发那日,锦章宫钟鼓煌煌,乐声洋洋,群臣拜舞,举觞称庆。太后亲自为公主训诫祝福。皇帝虽然先前对和亲事有些意见,总希望对外强硬一些,到了这日还是亲临锦章宫,并一路将公主送到凤阙门外,祭奠宗庙,告知祖宗。内外众臣见了皇帝,欢呼万岁,溢于庭苑。

在寂寞宫廷的角落里,一处不起眼的掖门外,停了马车,驾车的是为高祖守陵的老叟,隔着宫墙听见觥筹交错、锵然作响的声音,又听见宫中庆祝祭奠的鼓乐声,也不免被那热闹所吸引。

直到声响渐次平息,才转头来看他的乘客。是位女道士,素青的一身袍服,风中单薄,骨瘦魂清,恍若仙人的一张面容,在这片欢歌笑语中垂眸想心事。

“女仙人,在想什么呢?”老叟取笑她。

掖门里出来个小黄门,带来一个包袱,递给素女:“有个叫长秋的宫女叫我给你,说皇陵脚下冷,是些宫人旧衣服。”

“女仙人,你也会像人一样,有三寒九暖、七情六欲,也会怕冷吗?”老叟捋着胡子,哈哈大笑。

素女接过包袱,点点头,淡淡道:“莫取笑我了。倘若是仙人,怎么会去守陵呢?老人家,山长水远,快快行路吧。”

笑语散去。锦章殿里头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